你知道自己有哪些受法律保障的「勞動權益」嗎?你的勞動權益知識,可以得幾分?今(109)年度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在官方臉書粉絲專頁「勞動臺北」,自7月7日起每周二中午12點一連播出20集專為勞工朋友特別策劃的「勞工應援團之勞動智慧王」影音節目,讓勞工朋友即時掌握自己的勞動權益! 勞動局長陳信瑜特別強調,今年度全新的「勞工應援團』影音課程跳脫過去教學式的直播課程形式,調整為20分鐘的預錄式專題訪談,希望讓勞工朋友們在步調飛快的生活中,用一頓午餐的時間,就可隨時隨地接收最新、最精簡、最權威的勞動權益知識,用精省的時間擁有高CP值的學習效率,成為勞動智慧王! 勞動局表示,今年度全新推出每集約20分鐘的「勞工應援團之勞動智慧王」系列節目,邀請到前勞動部政務次長廖蕙芳、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秘書長韓仕賢等勞動領域專家,除了搭配主持人新生代脫口秀新星黃豪平的妙語連珠,更演出唱作俱佳的「職場狀況劇」,用輕鬆詼諧的方式,為時下熱門的議題,例如防疫隔離假、職場霸凌等,以及勞工朋友最關心的問題,例如工資工時、休假等,提供淺顯易懂的解答。 此外,想知道「為何被開除叫做炒魷魚?」、「史上最強的營業秘密?」、「全球第一個實施『法定特休假』的國家?」,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勞動智慧王」加碼的「勞動金頭腦」單元裡,讓你不只停留在勞動權益「是什麼」,更能夠升級到思考勞動權益的「為什麼」,並在理解各種勞動權益的背景由來,感知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珍貴後,更懂得如何善用這些前人努力的成果來保障自己。當然,不僅是勞工朋友要收看「勞動智慧王」,擁有創業夢想的朋友們更需要收看,避免自己辛苦奮鬥的成果因誤觸法令而受損! 「勞工應援團之勞動智慧王」最終回即將在11月17日週二中午12時播出,邀請到前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現改制為勞動部)主委王如玄律師,主講「你的職場夠友善嗎?認識臺北市職場性別平等指標」,告訴我們如何為自己所處職場的性別平等程度打分數。 「勞工應援團之勞動智慧王」全系列影音課程可以上臉書(Facebook)搜尋「勞動臺北」或「勞動智慧王」,即可收看今年度20集影片,每次只要短短的20分鐘,你,也會是「勞動智慧王」!【勞動智慧王】節目單.pdf
南門市場動土典禮,市場變身邁向新紀元
發稿單位:新工處發稿日期:109年11月17日聯絡人:陳大分聯絡電話:0963-562-778聯絡人:詹名成聯絡電話:0936-365-104 南門市場動土典禮,市場變身邁向新紀元 臺北市政府近年的重大政策「南門大樓暨市場改建統包工程」,在108年12月1日開工後,即先進行舊南門大樓的拆除作業,現舊大樓已拆除完成,將開始施築新南門大樓,為祝禱新建大樓工程圓滿進行,北市府選定於109年11月17日舉辦動土典禮,典禮由柯文哲市長親臨主持,並帶領市府工務局、產業發展局、新建工程處、市場處等相關局處首長及人員,共同祈求工程順利推動,工作人員、機械一切平安順利。 北市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工務科科長蕭志龍表示,南門市場是臺北市歷史悠久的公有傳統市場,最早可以追溯到1907年,當時叫「千歲市場」;1946年開始叫做南門市場,是臺北規模數一數二的傳統市場,商品種類齊全;1969年6月配合臺北市各行政區籌建行政大樓計畫,一度搬到南海路臨時位址營業。直到1981年,舊有市場的大樓落成,開啟將近40年的美味記憶,南北貨、年菜、粽子、糕點一應俱全,逢年過節,市場裡總是滿滿人潮,擠得水洩不通。但隨著時代的更迭,40年前興建的大樓,當初的耐震設計不再符合現今相關規定,還有正在施工中的捷運萬大線工程規劃要與南門市場出入口共構,讓南門市場迎來了改建的契機。 新工處工務科大運工務所主任詹名成表示,新南門大樓以「臺北的心跳」為設計理念,強調市場動線、視線與城市緊密連結,具現代化外型的大樓將引入自然光,創造明亮穿透空間,也會提供長輩舒適休息空間;大樓占地3,937平方公尺,地下5層、地上12層鋼骨鋼筋混凝土建築,總樓地板面積大約4萬6,570平方公尺;其中南門市場位於地下2層到地上2層,地上3層以上樓層由臺北市政府相關機關進駐,地下1層與捷運萬大線共構出入口,考量讓原有攤商儘早從中繼市場搬回原址營業之因素,新南門大樓施工採用逆打工法,即地上地下層同步施工,比傳統開挖至基礎底版後才由下往上蓋的工期縮短不少時間,且噪音、粉塵等公害也有減少。預計本工程在112年年初完工後,不論是市場整體品質或是衛生管理水準均將大幅提升,過往的美食記憶將再重現,還能提供更好的觀光體驗,讓臺北市的傳統市場翻轉新貌,建構出兼具美食文化且更友善安全的新市場。
水文化復興運動-都市水環境潛力點之選擇與營造
臺北市自古以來即有豐富的水文地景,且發展出綿密的埤塘、河川排水與舊水路等水文系統,在都市化水路失去農作灌溉功能之後,這些溪溝水圳也逐漸成為道路、綠地與都市排水系統的一部分,成為我們都市基礎設施的一環。 河川溪溝是城市活絡的主體,尤其在近年極端氣候影響下,都市的調適能力備受重視,然而為因應不同防洪標準所建設的水利構造物,雖解決了都市發展的防洪需求,保障財產、安全,但也因此犧牲了原本人與地方水文環境較為緊密的關係。 因此,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109年度6月委託經典工程顧問公司團隊,辦理「市區排水系統環境營造規劃工作」,計畫以營造生物友善環境以及盤查、連結舊水路為目標,進行北市排水系統相關之資源盤點,並透過各地意見領袖、社區大學與公民團體訪談以及專家座談會的舉辦,評估具有營造生態潛力且發展之地點。 此外,計畫亦預計辦理願景工作坊與環境教育活動和公私部門、市民朋友共同討論潛力營造點的未來藍圖與生活想像,期待在防洪安全及生態友善的考量下,進一步連結在地生活與地方水文地景文化,讓城市的水成為自然與人類生活親密的聯繫,使臺北成為一個具有豐富水文化的城市。
事後新聞稿1091117河堤國小-河堤國小瘋科學,個個都是科學小達人
臺北市中正區河堤國民小學事後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 辦理單位:臺北市中正區河堤國民小學 活動地址:臺北市中正區汀州路2段180號 業務承辦:教務主任 吳敏華 聯絡電話:23677144分機811 傳真電話:23685438 【發稿日期】:109年11月17日【主 題】:河堤國小瘋科學,個個都是科學小達人【時 間】:109年11月16日(星期一)至11月18日(星期三)【地 點】:臺北市中正區河堤國民小學智樓三樓走廊【參加人員】:全體師生 2020年是臺灣第一屆科學節,臺北市河堤國小辦理科學週系列科普活動,讓五年級學生應用所學將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科學議題,規劃成12個科學闖關攤位,開放全校師生一同來闖關! 今年是「世界地球日」50週年,主題定為「我的地球,我來關懷」(The earth, Ours to care),河堤國小學童以環保素材設計科學闖關攤位,內容應用彈力、壓力與表面張力、風力、磁力、力與反作用力、浮力、融化、力與運動等科學原理,邀請全校一至六年級師生一同來闖關。「氣球拉炮」關卡,將回收的寶特瓶切割,在底部綁上氣球作為彈弓,保麗龍球作為子彈,彈射不同分數的標靶;關主準備兩個不同尺寸的寶特瓶,讓闖關者可以有不同嘗試,還能自選要擊中的目標,得到最多學生的青睞。「跳跳蟲」關卡,將廢棄寶特瓶剪成蟲狀,讓闖關者按壓後因力與反作用力讓寶特瓶蟲順利跳進箱子裡;原理簡單明瞭,技巧容易掌握,這個關卡也是大排長龍喔!還有好多有趣的科學關卡等著大家大顯身手,讓每位闖關的學生都能學得開心,玩得盡興! 五年級學童化身科學小達人,從關卡主題名稱設計,探究所應用的科學原理,器材設備製作準備,通通自主學習,除了提升學生科學學習之興趣外,關主精心安排闖關內容有低年級版本和其他年級版本,大手牽小手細心指導低年級的弟弟妹妹如何闖關成功,情感教育也在其中醞釀、發酵。 河堤國小瘋科學,全校老師總動員,融入各科領域教學活動中。低年級老師以科普閱讀方式指導學生們認識「風」,排演「光影小劇場」認識光和影子的關係;中年級老師利用綜合課讓學生們透過顯微鏡觀察微生物,在音樂課透過音樂傾聽大自然並加以演唱;各年級英語課指導學生們認識季節和動物。 透過創新、多元之教學與活動,讓科學扎根於生活和文化中,進而培養學生科學態度與科學素養。河堤國小瘋科學,成功! 1091116科學週活動事後新聞稿.pdf
我的壯遊故事 青發處壯遊分享會
「我要去壯遊!」這不只是夢想、更不僅是口號,上週六(11/14)臺北青少年發展處舉辦「109年臺北市青少年壯遊臺灣成果發表會」,聚集了27個獲得補助、在今年6~9月期間實踐壯遊行程的青少年壯遊團隊,分享交流屬於他們的壯遊旅程。 青發處表示,今年的壯遊計畫有人文社會、生態環境、自我成長等各種主軸,發表會藉由攤位布置展現各隊壯遊成果,鼓勵各隊互相交流,並邀請3位專業壯遊評審為同學指導講評,讓參與青少年在展現成果的同時也學習其它團隊的經歷,藉由交流分享,青少年透過壯遊體驗的人文素養、公民意識及自我成長嶄露無遺。 在壯遊團隊中,由6名臺灣戲曲學院學生所組成的「荔枝芭樂特技團」,去年就有成員參與過壯遊,由於去年是首次參加,行程安排過於緊密,反而無法好好落實壯遊計畫,今年改善缺失,號召新夥伴再次出發,前往宜蘭、花蓮的公益團體、福利機構,運用舞蹈、雜耍和特技的巧妙肢體語言,以及歌仔戲簡單的身段、唱腔,搭配生活化的劇情,為平常較沒有機會欣賞表演的觀眾進行演出;團隊成員表示,具有不同專長的夥伴如何培養默契以及面對不同場地的臨機應變是最大的考驗,這是在學校以及平常習慣的表演舞臺不曾有過的體驗,而觀眾的笑容和掌聲就是最大的肯定。 另一組壯遊團隊「藝童遊樂繪」則是由4名擁有美術專長的學生組成,從今年對日常生活造成極大影響的疫情發想,提出「疫軍突起.給你好看」計畫,以「STEAM教育」為主軸,自行設計科學實驗、均衡飲食桌遊以及數學遊戲,到臺南及高雄帶領小朋友進行活動,教導孩子正確防疫觀念,讓孩子了解病毒的危險,懂得自我保護;團隊表示:成員裡有2位同學曾有2次壯遊經驗,本於用自己的專長付諸行動的初衷,再次組成團隊規劃第3次壯遊,過程中有沒有人會來參加活動是最讓人緊張的,看到參與的小朋友玩得熱烈並且在過程中建立防疫觀念則是最讓人開心的。 臺北市青少年壯遊臺灣補助計畫實施以來,共約164組團隊、1048名青少年實踐壯遊行動,在成果發表會上,可以看到參與壯遊青少年眼中所發散出來的光采、聽到青少年旅途中克服的困難以及所獲得體驗成長;壯遊行動結束了,行動所帶來的收穫在持續在生活中深化,期待明年的壯遊行動,可以有更多的青少年朋友投入,帶來更多獨特故事!青發處事後新聞稿-我的壯遊故事 青發處壯遊分享會.docx青發處事後新聞稿-我的壯遊故事 青發處壯遊分享會.pdf青發處事後新聞稿-我的壯遊故事 青發處壯遊分享會.odt
9旬失智翁深夜迷途 松山智警助返家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松山分局民有派出所警員邱凱翔、邱明玉(下稱邱等2員)於11月3日凌晨擔服巡邏勤務,接獲民眾報案稱,民生東路三段某速食店內有迷途老人,請警協助。員警旋即趕赴現場,見一名白髮蒼蒼的老翁獨坐店內,神情憔悴,四處張望,遂上前關心、詢問老翁身分,但老翁喃喃自語,無法表達其個人資料與住家地址,亦不清楚要去何處。邱等2員見狀,推測老翁應是高齡且患有失智症而走失,所幸在其包包內發現有攜帶身分證件,另為免其長時間在外體力不支,先以巡邏車將其載返所休息。返所後,員警一面安撫,一面積極查證老翁身分(姓陳,19年次,下稱陳翁),並以經驗判斷,陳翁可能非首次走失,輔以失蹤人口系統查詢,經過濾比對,終於發現與陳翁特徵吻合之協尋紀錄,並順利聯繫到其子(下稱陳男)。陳男到所表示,其父年邁且患有失智症,今日上午趁其不注意自行外出便失去聯繫,若無警方暖舉,實在不敢想像老父獨自在深夜迷途會遇到什麼危險,向松山分局員警的即時協助,未釀意外發生,表示感激。松山分局呼籲民眾家中有失智長者,應不定時幫忙拍照(包括常穿之衣著、特徵等)、注意其可能活動範圍,並予以協助佩戴留有聯絡方式之飾品、證件或手機,也可向失智症協會登錄資料,申請「預防走失愛心手鍊」,或至直轄(縣)市警察局各分局偵查隊申請建立指紋檔。
九天震撼獻藝,客家社區巡演完美落幕
由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舉辦的臺北市客家藝文巡演活動從今年八月份開始,邀請各種形式的表演團體,包括布袋戲、歌仔戲、金曲歌手等,於臺北市十二個行政區舉辦表演活動,以不同的面向讓客家文化展現在民眾面前,上週六(11/14)來到信義區景勤2號公園舉辦最終場演出,現場邀請到台灣陣頭首席代表團隊─九天民俗技藝團演出,最後還抽出50吋Philips大電視獎項,為今年的客家藝文巡演活動畫下句點。 信義場由北醫炙陽火舞社熱鬧開場,將轉棍及甩球與炫目的燈光融為一體,演出「幸福的滋味」,精湛的表演讓大家連聲叫好,接著三興客家歌謠班演唱多首客語歌曲,由三興國小中低年級同學組成的扯鈴隊,利用身邊的器物像是雨傘、呼啦圈、鍋蓋…等,順手拈來都可以扯出許多花樣,他們俐落的身段和多變的技巧,表現出團體扯鈴的默契和美感,也將現場的氣氛炒熱。欣賞完扯鈴表演後,榮獲台灣盃阿卡貝拉大賽TCMC金牌的彼人聲樂團登場,帶來「知足常樂」、「一儕」等多首動聽的歌曲,也讓觀眾一同沉浸在他們悠揚美妙的歌聲當中。最後大家期盼已久的壓軸演出由九天民俗技藝團擔綱,表演「歡樂」一曲,內容描述客家農民在豐收時節的歡樂鼓樂,改編後成為九天的經典曲目,三人編制的舞台,震撼的鼓聲,讓民眾都能感受到樂曲中所傳達的歡樂與感動。 表演結束後則是民眾最期盼的抽獎時間,除了抽出腳踏車、家電好禮的獎項外,更邀請到客委會徐世勲主委抽出最終大獎-50吋Philips大電視,分別由信義區的陳先生和文山區的楊先生獲得,在現場的陳先生聽到自己的名字,立刻興奮地跑上台,他說:聽到自己中獎時,還以為聽錯了,沒想到真的是自己抽中大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好運。徐世勲主委也當場將電視大獎頒贈給得獎者,得獎者笑得合不攏嘴,台下觀眾也一同分享得獎者的喜悅。最後,徐世勲主委更表示,今年十三場巡演活動共吸引近五千人次的參與,藉由不同形式的表演節目、周邊活動的規劃,讓民眾更了解客家文化和特色。今年的社區客家藝文巡演活動已正式落幕,若還想了解更多客家文化、參與更多客家活動,歡迎上「臺北客家」粉絲專頁查詢。1091117北市客委會新聞稿_信義場客家藝文活動社區巡迴展演.docx1091117北市客委會新聞稿_信義場客家藝文活動社區巡迴展演.pdf1091117北市客委會新聞稿_信義場客家藝文活動社區巡迴展演.odt
教育局新聞稿1091117臺北市立七所技高攜手合作創立「北市技職七星」與國立勤益科大策略聯盟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稿請轉交文教記者【發稿日期:109年11月17日】業務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中等教育科諶亦聰科長0953-766-325 余品瑩股長0963-089-589新聞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綜企科林奎宇研究員0930-936-532【主題:臺北市立七所技高攜手合作創立「北市技職七星」與國立勤益科大策略聯盟】【活動日期:109年11月17日(星期二)下午2時整】 為推動臺北市技職教育政策綱領2.0,強化產學鏈結與產學攜手之終極目標,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與大安高工、松山工農、內湖高工、南港高工、木柵高工、士林高商及松山家商等北市7所公立技術型高中校長、家長會長、各校師長等一行40餘人,業於109年11月17日(星期二)前往國內精密機械發展基地~參訪臺中區域機械著名廠商~「盈錫精密工業」,請益了解其工業科技先進設施及興辦產學合作推動現況;為強化本市技術型高中與科大校院之縱向鏈結,此次亦與以務實致用、創新導向著稱之傳統優質名校~國立勤益科技大學,雙方簽訂產學合作備忘錄,成立臺北市立技術型高中與勤益科大雙方「策略聯盟」,備忘錄內容包括「雙方支援共享教育資源、合作參與學術及應用研究計畫、協助學生升學輔導與教師進修、推動學生社團交流合作、規劃技高與科大銜接課程、推動技高學生至科大參與課堂及國際交流活動」。透過座談會促進彼此意見交流,達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與互蒙其利,進而促進未來校務之蓬勃發展。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為提升技職教育能量,展現臺北市高瞻前端技職教育特色,近年除強化鏈結產業及學界締結策略聯盟,也積極促成高職與高教端之合作,無論是商業類、工業類或是農業類科,皆能透過技高與科大間多元且創新之合作機制增進資源共享與交流互動,有效建立聯盟學校間的互動溝通平台,促進雙方系科實質交流,達到提升教育品質之目的。因應技職產業的蓬勃發展,並配合108課綱的推動,臺北市技職教育各學層間之聯結與合作,將展現出更加密切的互動,促使臺北市產業人才培育能整合深耕,並落實學以致用的教育目的。教育局表示,未來將引導技術型高中朝「強化產學合作鏈結」、「培養專業技術能力」及「落實就業育才機制」等三個向度發展,以「從做中學及務實致用」做為技職教育之定位,且以「實務教學及實作與創新能力培養」做為核心價值,未來將持續透過技職教育培養實務與創新能力之優質人才,俾使成為帶動產業發展及提升產業研發創新之重要支柱。誠摯歡迎各位媒體朋友採訪報導!勤益科大簽訂MOU新聞稿.pdf
臺北市派員出席CityNet城市網網路研討會 分享本市防疫成果
受疫情影響, CityNet城市網災害小組研討會首度採網路視訊方式舉行,會議議題除各城市防減災政策外,亦聚焦疫情之應變與處理,本市並受邀分享本市防疫經驗與成果。 今年CityNet城市網災害小組研討會於11月11日登場。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影響, 本屆會議主辦城市橫濱市決定以網路視訊方式舉行,這也是CityNet城市網災害小組首次以視訊方式舉辦研討會。 橫濱市副市長MR. Takumi Hayashi與菲律賓馬卡蒂市市長Hon. Abigail Binay應邀以預錄視訊方式致詞,為本次研討會拉開序幕。除日本橫濱市、菲律賓馬卡蒂市、韓國首爾市及本市等會員城市外,澳洲政府地球科學局、日本慶應大學、亞太管理研究所(As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菲律賓災害韌性基金會等多個學術單位與非政府組織(NGOs)亦共同參與討論。 本市除受邀出席外,並由本市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感染科顧文瑋主任以「臺北市COVID-19應變與管理的最佳實務與創新思維」為題,於研討會中向各與會城市分享本市防疫物資整備、疫情發展想定與兵棋推演、本市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運作制度等防疫經驗與成果。 日本橫濱市與韓國首爾市亦分別分享疫情管控經驗與成果,並與本市討論各城市間防疫規定之地域性差異與創新作為。各會員城市均盛讚本市防疫管控之成果,本市亦藉由此次會議國際能見度,與各國際城市接軌。
新聞稿1091117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萬華聲音印象」特展—邀您一同聆聽萬華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發稿日期:109年11月17日】業務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國教科科長鍾德馨0952-770-702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國教科股長蔡逸潔0934-456-712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張主任欽鵬 0937-760-300【活動日期】109年11月17日至110年1月3日【活動時間】9:00至17:00【活動地點】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萬華區廣州街101號2樓)【主題】「萬華聲音印象」特展—邀您一同聆聽萬華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都會聽到各種聲音,但是各位大小朋友,你有注意每天所聽到的聲音有什麼不一樣嗎?走在萬華這個充滿悠久歷史、豐富文化,社區生命力多元的老城區,是不是會聽到跟臺北市其他地區不同的聲音呢?。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和臺北市老松國小,為增進國小學童對環境的覺知能力,進而建立愛鄉愛土的在地情懷,特別與臺北市萬華社區大學合作,共同舉辦「萬華聲音印象」特展。展期自11月17日(星期二)起110年1月3日(星期日)止,於鄉土中心二樓特展室展出萬華社大學員的作品,想要透過聲音來認識萬華常民文化特色以及空間記憶的民眾及大小朋友們千萬不要錯過。策展人也是聲景採集人的藝術家蕭芸安老師表示,聲音無所不在,時常以各種不同的方式,無形卻直接地影響著我們,就在你進入展場參觀的此刻,就有許多聲音正在發生。在這次的展覽中,我們除了認識「聲音是什麼?」,還會學習到「聲音地景Soundscape」的概念,以及小朋友最感興趣的「電影中的聲音應用─擬音」,比方說電影中角色的走路聲、吃飯時碗筷的聲響或翻書的聲音,甚至小到背景的雨聲等。另外,表示本次展出的學員作品,都是以萬華地區所產生的聲音為主,內容相當多元,非常精采有趣包括:「食材與飲食的關係」、「虔誠的信仰」、「社區的生活景象」、「工作的日常」、「都市更新與即將消逝的人事物」以及「城市發展的今昔懷想」6個不同的切入點的聲音作品,另外還有10件糖廍居民分享的社區聲音記憶,以及12篇在地居民、文史工作者所分享的萬華聲音印象,帶領大家透過聲音走進萬華,進而發現萬華所蘊含豐富的在地鄉土文化。鄉土教育中心張欽鵬主任提到,萬華是臺北開始發展的重要起點,有悠久的歷史與多元的常民文化樣貌,一定有很多不同面向的聲音地景,以及值得探索的聲音記憶吧!這幾年陸續與蕭芸安老師和臺北市萬華社區大學,共同辦理相關的工作坊,開始了「聲生不息─萬華聲音印象」的推動,透過「聲景採集人培力工作坊」及「糖廍聲音記憶─社區聲景採集工作坊」邀請社區居民,一起學習用聽覺感受萬華,用聲音記錄萬華的地方特色,也分享記憶中的萬華聲音。然而在採集與居民分享記憶的聲音時,發現許多的聲音已經在生活中消逝了,因此本次展覽希望以位居剝皮寮歷史街區的鄉土教育中心為起點,帶領民眾藉由「艋舺周邊走聽地圖」,試著打開耳朵聆聽屬於在地特有的聲音,進而將之記錄保存下來;同時也藉由這次的展覽,拋磚引玉募集屬於萬華特有的聲音印象。歡迎對於聲音藝術與萬華本土文化有興趣的民眾蒞臨中心參觀欣賞,展覽期間有舉辦相關的教育推廣活動,歡迎有興趣的大小朋友及家長可至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網站http://hcec.tp.edu.tw 或電洽2336-1704 江老師查詢。109-1117_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特展新聞稿.pdf